春节,是阖家团聚的时刻。我们按下繁忙生活的暂停键,回归大家庭中,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。
就算是与父母短暂的相处,已经成年的我们也无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: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?
对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,亲子关系仍然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。因此,相当一部分遭受过原生家庭创伤的成年子女,经过了一定的自我愈合,也会期待着与父母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沟通,让亲子之间的相处变得更加愉快和自然,特别是在这辞旧迎新、阖家欢乐的时刻。
本文内容节选自我的书《走出原生家庭创伤》
美国亚马逊购买链接:https://amzn.to/3jtOAmo
豆瓣评分以及中国大陆购买链接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0359840/
01 跨越亲子沟通中的代沟
我的一位朋友,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难以与父母沟通了,主要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自己的婚恋问题上。每每与父母通话,他们总会提起女儿已经年过三十,却依然单身这件事。只要一谈起这件事,朋友和父母总是情不自禁地争辩,各不相让。
“我父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,感觉女孩三十多岁不嫁人就永远嫁不出去了。我却觉得年轻女性不必要着急结婚,我身边的女性朋友,三十多岁还未婚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,四十多岁事业稳定下来之后才结婚的也大有人在。父母的观点太老套了,我想跟他们沟通都没有办法!”
朋友的事例体现了成年子女与父母沟通中的典型障碍——观点的矛盾。成年离家之后,我们和父母的生活环境、人生经历越来越不同。自然而然地,我们与父母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相差得越来越多。在不少问题上,我们的观点与父母的观点放到各自生活的环境中都是正确的,然而摆在一起来看却是相互矛盾的。这,就是所谓的“代沟”。
在亲子沟通中,光靠争执谁的观点更加正确,是无法帮助我们和父母跨越代沟的。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和父母如今相互矛盾的观点,三言两语之间,我们和父母都不可能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。因此,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说服父母,那么,就算我们和父母彼此尊重,并且积极回应对方,也必将陷入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僵局。
事实上,在与父母沟通时,观点的孰是孰非往往是最不重要的。归根到底,我们想与父母有效沟通的主要原因,是希望父母能够倾听、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
亲子沟通不是紧张激烈的辩论赛,也不是尔虞我诈的商业谈判,而是联结、增强、巩固亲子关系的纽带。因此,想要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,我们就应当接纳父母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现实,把重点放在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。
在沟通中,我们和父母应当是队友而不是对手,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——既努力地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也尽可能地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。这样,我们和父母的沟通才能跨越代沟,在情感层面上建立起良好的联结,为亲子相处带来和谐融洽的感觉。
02 学会表达自我的感受与需求
在任何有效的沟通中,我们都必须学会清晰明了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因为,和边界一样,感受和需求也是非常个性化的体现。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向他人表述,那其他人一定无法知晓,更无法正面回应我们。让他人来猜测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只会为沟通带来众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。
因此,在和父母进行沟通之前,我们可以首先问问自己:“我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?我期待父母有什么样的回应?”只有我们已经非常明确地知晓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才有可能清晰地向父母表述出来。
比如,在我朋友的例子中,通过仔细思考,朋友发现,她为父母只看到自己未婚、却看不到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感到挫败和失望。她与父母争执关于婚姻观点的对错,其实是期待父母能认可和肯定自己在生活中的进展和成就,而不是总是抱怨自己的“不足之处”。同时,朋友也意识到,如果父母能够正面回应她的期待,那么,就算父母无法赞同她关于婚姻的观点,她也会感到与父母的沟通是愉快和轻松的。
也许,在过去我们也尝试过直截了当地告诉父母:“你让我很失望,你没有回应我的需求。”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我们的感受和需求,却包含着许多指责、归咎的意味。父母极有可能非常不喜欢我们这样直接挑战他们的言行举止,也很可能下意识地通过躲避、攻击等方式来捍卫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。这样直白的表达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堵塞亲子沟通的渠道。
因此,我们表达的重点应当放在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上,而不是放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上。我们可以说:“我感到……(我的感受),当你做了……(对方的具体行为)的时候。这是因为……(我的需求)。我希望你以后……(我的请求)。”
这样的表达方式称为“我的表达式”(I Statement),它既清楚明了地表达了我们的感受与需求,也尽量避免了归咎和指责父母的做法。在该表达式中,我们表达的内容越具体,父母就越容易理解。
03 在沟通中理解父母
既然有效沟通的初衷是我们与父母能够彼此理解、融洽相处,那么,在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之后,我们也应当学会去理解父母的感受和需求。
我们可以主动询问父母,他们在沟通中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。然而,父母可能并不像我们那样已经明确知道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因此,我们应当认真倾听父母的回答,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梳理父母的表达,并与他们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。
在了解父母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后,我们可以仔细想想看,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真的是这么水火不相容吗?如果可以各自妥协一步,我们和父母是不是能够找到平衡彼此需求的“双赢”局面?
04 强调自己的边界
边界,是人和人之间一道隐形的栅栏,它规定了什么属于自己,什么属于他人。在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的影响下,有些人没有能力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建立,或者接纳清晰的边界,因为清晰的边界很可能会考验他们不稳定又脆弱的自我认知,让他们感到真我处于被暴露的危险之中。边界意识不健全导致的后果是,这些人不仅会肆意无知地闯入他人的边界,也会浑然不觉地被他人侵犯自己的边界。
有时我们的父母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。身为50后60后,不少父母的成长过程中,“有边界意识”是一件会引发毒性羞耻感的事情。在那些特殊的年代里,每个人都需要紧紧地捆绑在一起,才能够在物质匮乏、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存活下去。那时的共识是,“个人隐私”等于“心里有鬼”,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等于背叛了集体的意志。
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们,身体、情感和心灵的边界长期被人以“亲情”、“关心”等善良的名义入侵,久而久之,他们便无法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这道无形“屏障”的存在。在做了父母之后,他们自然而然也无法尊重子女的边界,更无法教育子女如何维护自己的边界。在他们心中,“孩子的就是我的”,很难感觉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不同。
面对孩子体现出的独特个性,他们会非常痛苦和不解:“你怎么会这样做?”“你凭什么这样对我?”“你怎么竟有这种想法?”……等等。此类父母也会经常越俎代庖,代替孩子完成各种事情,承担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,以“为了孩子好”为名义,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。
因此,在有效的亲子沟通中,我们需要向父母不断地强调边界这个概念,理性地告诉父母我们的边界在哪里。亲子之间的边界是我们心灵花园的栅栏,需要时常维护、检修,才不会被情感、思绪、言语和行为冲垮、推后或者软化。
比如,回到我朋友的例子中,不论她多么地理解父母,也应当向父母表明,自己是不会在压力之下,草率地找个对象匆忙结婚。因为,这样的婚姻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责任,也是辜负了父母的牵挂和关心。
05 成年子女与父母沟通技巧总结
由此,我们看到,当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接纳和理解子女边界、并且有能力和意愿回应子女的感受和需求时,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实现有效沟通:
1.了解自己的感受与需求;
2.清晰地向父母表达;
3.了解父母的感受与需求;
4.做出适当妥协、寻找需求的平衡;
5. 强调自己的边界。
如果,父母和子女都能做到有效沟通的话,那将会为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。父母能够更多地了解子女的成长和思考,子女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,促进亲子之间互相的理解和信任。
然而,值得思考的是,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很多时候不由得我们自己决定。
在亲子相处中,建立并维护边界是我们单方面的责任,而沟通则需要我们和父母的共同参与。有效的亲子沟通不仅需要我们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,也需要父母能够积极地回应我们,更需要亲子之间平等、相互尊重的关系作为沟通的前提。
所以,我们可以尽力地尝试与父母沟通。然而,我们的尝试不一定能够获得父母的积极回应。这并不是我们的错,也不全是父母的错,可能是家族世代遗留的创伤问题阻止了我们与父母更进一步的相处。
在父母没有办法改变自身的情况下,有些时候,我们和父母的相处只能遗憾地停滞在建立边界的层面上,没有办法真正进行情感上和思想上的有效沟通。
朵拉陈,Dora Dui Chen, MA, MSW, LCSW
朵拉陈,美国加州执照心理治疗师,拥有硅谷心理工作室Compassion Counseling,《走出原生家庭创伤》作者,微信公众号:朵拉陈暖心小站,了解她的心理咨询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