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关于“爱自己”的毒鸡汤,你上当过几次?

这些关于“爱自己”的毒鸡汤,你上当过几次?

注: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,本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来访者案例,均来源于作者个人经历、书本、论文、报纸、网络等媒体上的公开信息,并经过作者的虚构、杂糅、夸张等艺术再加工处理,以确保没有透露关于任何实际来访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具体故事。

“爱自己”、“自我关怀”、“照顾自己”……这些概念,你是不是经常在各种励志鸡汤文里看到?那么到底什么才叫做“爱自己”呢?

整天无所事事、怎么舒服怎么来,这是爱自己吗?

拥有八块腹肌和人鱼线、每餐记录卡路里,这是爱自己吗?

拼命加班赚钱、存款买房房车,这是爱自己吗?

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,我希望可以为你科学解读“爱自己”的要素,把“毒鸡汤”从你的心里倒掉。

本文主要参考了北美心理学家Dr. Christopher Germer和Dr. Kristin Neff Mindful Self Compassion正念自我关怀中的理念,也参考了英国心理学家Dr. Paul Gilbert 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以慈心为基础的心理治疗中的概念。

迷思一:做健康的事情,就是在自我关怀。

在中美的社交媒体上,近几年来,“自我关怀”突然变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事情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,很多人健了身、跑了步、吃了大餐,就会打一个“Self-care”、“爱自己”的标签。

比如说,我有一位来访者小A,她是典型硅谷精英,总是在焦虑工作,常常失眠。

有一次,我看着憔悴不堪的小A,担心地问她:“你平时在好好爱自己吗?”

小A说:“当然啊,我很注意自我关怀的,我每天都跑步。”

我问:“你真的喜欢跑步吗?”

小A愣住了,想了想说:“恩……其实也并不是,但是别人都说跑步是最好的自我关怀方式”

我问:“如果抛开别人怎么说,就从你的心里来感受,你最喜欢做什么?”

小A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最喜欢时尚,喜欢设计漂亮新巧的衣服!”然后,她又顿了顿,有点犹豫地说:“但这样是不是太肤浅了啊?”

我们很多人,都和小A一样,陷在了社交媒体营造的“爱自己”迷思里。

自我关怀的第一个要素,是真实。

——你真的喜欢做的、并且享受做的事情。

别人说跑步是最好的自我关怀活动,你就算不喜欢跑步,也跟风去跑步。这是你在做一件健康的事情,但并不是在做一件属于你的自我关怀活动。没有人可以帮你决定什么才是你最喜欢、最享受的。你必须要对自己诚实,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、有效的自我关怀活动。

迷思二:我有时间、有精力的时候,再来做自我关怀。

“我是个妈妈/爸爸,孩子、家庭、工作都对我有很高的要求,我实在太忙了,还是等我有空了再去关怀自我吧。”

——这是我常常听到的一个关于自我关怀的顾虑。

自我关怀的第二个要素,是刻意。

——自我关怀不是自动形成的,是你刻意地花时间、花精力、花金钱去做的事情。

“可是,我每天就是那么多时间,花一分时间给自我关怀,就是少一分时间给家人,总是刻意地做一些自我关怀的事情,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呢?”

不,刻意做自我关怀的你恰恰是无私的。

因为,我们每个人能够给予他人的爱与关怀是有限的,这个限度完全取决于我们心中的爱与关怀有多少。

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装着爱与关怀的水库,只有这个水库里的爱与关怀足够充盈,我们才能够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,让爱与关怀流淌出来给他人。如果我们自己的水库都干涸了,就算有许多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,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呢?

刻意地实践自我关怀,可能你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确实会少了一分,但质量却不止高了一分。

其实,关怀自己,就是在关怀身边关心你和你关心的人。

迷思三:这点小挫折还需要自我关怀,我内心真是不够强大。

在所有的毒鸡汤文里,我最讨厌的就是“内心强大”这四个字。

没有人心里是永远强大的,也没有人心里是永远柔弱的,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块块拼图一样,有强大的部分,也有柔弱的部分,这些拼图全部拼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自我。

只要看到自己优秀、强大的一面,我们看到的必定不是完整的、真实的自己,我们活在一种关于自我的幻想中——这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,在这种心态下的我们不会改变,也没有真正地成长。

自我关怀的第三个要素,是接纳。

——接纳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,就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。

迷思四:既然要自我关怀,那我就怎么轻松怎么来吧!

很多人都因为这点而不能接受自我关怀,其实是因为我们混淆了自我关怀和自我放纵。

如果你认为,自我关怀就是“我上了一周的班很累,所以周末,我就要躺在床上吃着薯片看着电视一整天”,那你就错了。

自我关怀的第四个要素,是长期有益的。

——自我关怀并不是自我放纵,而是用善待自己的方式,督促和维护长期健康和快乐的生活。

在有些情况下,纵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,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让我们感到快乐,但是长期来看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,比如无限制地喝酒,暴饮暴食,熬夜打游戏,陷入一段刺激但是危险的亲密关系中等等。对于这些行为的纵容不是自我关怀,而是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,换得短暂的快感。

而在有些情况下,自我关怀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当下的痛苦,也会约束和管理我们的内心所求,却能够塑造长久的、健康的满足感和幸福感,比如戒烟,健康饮食,及时中断危险的亲密关系等等。

迷思五:我太不会关怀自己了,谁能来教教我?

我想告诉你,自我关怀并不是需要读过几个博士学位,修过几年的禅修,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,才能够从他人手中获得的稀有物品,它是天生就存在于每个人心底的能量——

自我关怀的第四个要素,是浑然天成。

也许你会说:“如果它一直都在我的心里,我怎么一直都没有感觉到呢?”

那么,我想问问你,是什么让你打开了这篇文章,并且阅读了下去呢?

你可能会说:“想要摆脱人生危机”,“想过得好一点”,“不想自卑了”,“想要事业进步”,“想要爱情和谐,未来的家庭幸福”……

这些答案,其实都是你内心自我关怀的体现:你希望自己能够卸下过去的阴霾,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。你的自我关怀能量,正是推动你现在思考、决定、并且做出行动走出人生迷途的最大动力。

不知不觉中,你已经在体验和实践自我关怀了,只不过你需要扫除其他阻碍,让这股自我关怀力量更自如地展现在你的生活中。

beauty_1604951361525.jpg

朵拉陈,Dora Dui Chen, MA, MSW, LCSW

朵拉陈,美国加州执照心理治疗师,拥有硅谷心理工作室Compassion Counseling,《走出原生家庭创伤》作者,微信公众号:朵拉陈暖心小站,了解她的心理咨询服务